法国政府这么做的目的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让这位拿破仑波拿巴的侄子身败名裂。
    所以无论他是否接受决斗,结果都不重要。
    如果路易波拿巴拒绝了,那么他的政治影响力将会烟消云散。
    若是他接受了,无论是杀死对方,还是自行殒命,都难逃手足相残的恶名。
    可有的时候,历史就是那样的奇妙。
    路易·拿破仑并不想参加这场决斗,但是身边的人都告诉他,这场决斗比他的生命更重要。
    不得已的他只好接受。
    在决斗的当天,路易·拿破仑和莱昂的内心都充满了深深的恐惧感。
    这时候前者开始试图劝说后者不要自相残杀为家族抹黑的同时,并向其询问是否受到外人的胁迫或者蛊惑。
    后者听完一口气便将法国政府供出来了,并且还提到了那十万法郎的交易。
    由于无法得到拿破仑家族的认可,所以莱昂不能享有年金。
    在拿破仑死后他便失去了经济来源,所以才铤而走险。
    “听着,我出十五万法郎,你放弃决斗。”
    “我觉得我的名誉值二十万。”
    “好吧,成交!”
    于是乎,这场闹剧就此落幕。
    正是由于处理这件事展现出来的能力,让路易·拿破仑得到他叔父的兄弟们表面上的认可,他们一同出入同一家剧院,以示他们的关系融洽。
    不久后,路易·拿破仑决定再次发动起义,用以回应路易·菲利普政府的勾当。
    他选中了法国的海滨城市布洛涅,此处兵力相对薄弱仅驻扎了250名士兵。
    而阿拉德尼兹上尉是一位典型的波拿巴主义者,在与路易·拿破仑见面之后便立刻认同了他的计划。
    路易·拿破仑的计划是控制布洛涅之后,便直接向巴黎进军,直至推翻七月王朝。
    为此他招募了一些退伍兵和失业工人,同时和波兰复国军取得了联系。
    至此与他合谋的人数已达到了五百,不过这个由法国人和波兰人组成的混合团体,并不了解整个计划的来龙去脉,甚至对会在何时出发又或是前往何处这种再简单不过的细节也不知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