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阳光透过六年级(5)班教室的玻璃窗,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语文老师刘老师正在讲解第五单元口语交际的内容,她微笑着问道:&0t;同学们,今天我们练习辩论技巧,大家有什么感兴趣的辩题吗?&0t;
    教室后排突然传来一阵骚动。
    只见诗妍猛地站起来,马尾辫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动:&0t;老师!
    我们想辩论&039;中国学生适不适合应试教育&039;!
    &0t;这个大胆的提议让整个教室瞬间安静下来。
    一向内向的珺弛罕见地举手表示支持,声音虽轻却坚定:&0t;这个题目很有现实意义。
    &0t;乐观开朗的憬珩立刻拍桌响应:&0t;太棒了!
    我加入反方!
    &0t;
    经过热烈讨论,最终八名同学组成了正反两方。
    正方支持应试教育,由肖雨担任队长,队员包括陈淼荷、昕玥和苏小棠;反方则由诗妍带领,成员有珺弛、翊尧和憬珩。
    接下来的三天里,校园各处都能看到他们积极备赛的身影——图书室里查阅资料的专注神情,操场上模拟辩论的激烈场景,放学路上热烈讨论的欢声笑语。
    周一上午第三节课,班级辩论赛正式拉开帷幕。
    刘老师特意邀请了校长、教导主任和其他班级的语文老师前来观摩。
    教室后排坐满了前来旁听的同学,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期待的气息。
    &0t;先有请正方一辩肖雨同学开篇立论。
    &0t;刘老师宣布道。
    肖雨整了整红领巾,自信地走到讲台中央:&0t;尊敬的主席、评委、对方辩友,我方坚定认为中国学生适合应试教育。
    &0t;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全场,&0t;第一,应试教育建立了最公平的竞争平台。
    就像奥运会田径赛场,所有人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我表哥就是通过高考从小县城考入了北京理工大学,这正是应试教育公平性的最好证明。
    &0t;
    &0t;第二,&0t;肖雨继续道,&0t;应试教育培养了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严谨的思维能力。
    我们背诵的古诗词、训练的数学公式、掌握的英语语法,都是未来展的基石。
    第三,在优质教育资源有限的国情下,应试教育是最具操作性的选择。
    &0t;
    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肖雨鞠躬致意,昂回到座位。
    反方一辩珺弛缓步走上讲台,她纤细的手指不自觉地卷着衣角,声音轻柔却异常清晰:&0t;谢谢主席。
    对方辩友用跑道比喻很形象,但请问,要求所有运动员用同一种姿势跑步,这合理吗?&0t;这个反问让在场师生都露出思考的神情。
    珺弛渐渐进入状态:&0t;我方认为中国学生不适合应试教育,理由有三:先,它过分强调标准化评价,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我们班嘉宾擅长编程,杨朵热爱绘画,诗妍舞蹈天赋出众,但考试只关注语数英成绩,这公平吗?&0t;
    &0t;其次,&0t;应试教育导致学习功利化。
    据我们调查,班上78的同学承认曾为考试放弃过真正感兴趣的课外活动。
    最后,应试压力已经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
    &0t;她展示了一张图表,&0t;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数据显示,近五年小学生近视率上升了15,心理问题就诊率增长了三倍。
    &0t;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