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郑将王泰怯战夜遁唐军兵不血刃占据河阳城
武德四年(621年)二月廿一,洛阳郑政权的重要黄河要塞河阳城,竟不战而溃!
面对唐军凌冽的攻势,守将王泰弃城而逃,其部下赵敻(xi0ng)等人随即献城,归降李唐。
这座去年七月王世充才委派王泰镇守的战略要地,至此完全易主。
关于王世充麾下守将王泰的生平,现存史料记载极为有限,其事迹主要集中在河阳失守这一关键事件上。
王泰是王世充建立的郑政权的重要将领。
他并非王世充的宗室近亲(如王世恽、王玄应等),但被委以守卫战略要地的重任,说明其具备一定的军事能力和王世充的信任。
在武德三年(620年)七月,李世民率唐军大举围攻洛阳期间,王世充为巩固外围防线,特别是控制至关重要的黄河渡口,任命王泰为河阳守将,负责镇守河阳城(今河南孟州一带)。
河阳是洛阳北面屏障,扼守黄河孟津渡,地位极其关键。
半年后,面对唐军持续的强大压力和日益恶化的局势(洛阳被围,外围据点相继丢失),王泰思虑再三,准备放弃河阳城,弃职逃跑。
河阳城头的旌旗在带着血腥味的夜风中抖索作响,如同王泰此刻悬在半空的心。
他双手扒着冰冷的箭楼墙头,目光扫过北岸黑沉沉的原野,那里,唐军连绵的火点已渐渐凝聚成刺目的光流,分明是李世民麾下精兵强强渡黄河的先兆。
看到此景,寒意顺着他的指尖直窜入脏腑,压得他脊背僵,心中暗道:“守不住了!”
这念头如同一把重锤,无数次锤打着他的理智。
河阳“三城”
体系在连番拉锯下早已支离破碎,兵疲粮乏,人心溃散,再耗下去无非是徒增枯骨,待城破之日,这一城军民和自己的下场不堪设想。
“大人。”
亲信赵敻(xi0ng)将军的声音在他身后响起,低沉沙哑,带着浓重的忧虑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烽燧传讯,李道宗部已近孟津渡……”
他顿住,深深吸了口气,才将更沉的话吐出,“洛阳已成孤岛,外无援兵。
此地……已成死局。
大人,存人失地,犹有可图啊!”
这句“存人失地”
如同寒芒刺破主将王泰心间迷雾,其猛地闭上眼,喉结剧烈滚动。
一边是守土之责、王世充的严令如山,临阵弃城的骂名和可能的严厉追责如同狰狞的巨石压在心头;另一边,却是麾下这些追随他出生入死的将士们活生生的性命,以及自己心中那仅存的一线去寻转机的渺茫希望。
这选择,每一面都如寒刃般刺入骨髓。
再睁开眼时,王泰的眸光如淬火的铁块,沉重,却异常清晰冷硬。
他霍然转身,大步走下城楼,身后甲片撞击铿锵作响,每一步都踏碎了迟疑。
值夜室昏暗的油灯下,气氛凝重得让人窒息。
聚集在此的心腹部将们,除了身后跟着的赵敻,还有曹参军、李副尉等人,这些熟悉的面孔都疲惫地望向他们的主将。
王泰的目光在他们脸上缓缓扫过,沉声开口,每个字都似带着铁锈的气味,他无奈的说道:“河阳孤悬,北寇南压,王都(指洛阳)音讯已绝。
如再据守,不过是填沟壑而已。
我意……”
他停顿了一瞬,喉头再度滚动,艰难但异常坚定,“趁夜弃城东走,寻机南下淮泗,避其锋芒,徐图再起!”
这话一出,静寂如同墨汁般在室内晕染开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