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文会夺魁沈墨书
京都惊蛰时节,春雷未响,朱雀大街的琉璃瓦上却先炸开一片喧闹。
青灰色的云层压得极低,仿佛要将整座城池都裹进浓稠的阴霾里。
文渊门前车水马龙,八抬大轿碾过青石板的声响与文人墨客的高谈阔论交织,空气中浮动着龙涎香与墨汁的气息,却也掩盖不住角落里若有若无的血腥味道。
沈墨书立在朱漆牌坊下,月白长衫被穿堂风掀起衣角,腰间褪色的桃花香囊轻轻摇晃——三日前楚临风传来的密信还藏在内襟,暗阁在江南布下的&0t;血蚕蛊阵&0t;已蚕食七座城池,而这场由礼部尚书主办的&0t;天下文会&0t;,据传正是暗阁铲除异己的阴谋。
香囊上的丝线有些许磨损,那是姜暖在清河镇连夜缝制时,被烛火燎过的痕迹,此刻却似带着恋人的温度,熨帖着他紧绷的心弦。
&0t;沈先生!
&0t;书童抱着紫檀木画匣跌跌撞撞跑来,额角沁着细汗,稚嫩的脸上满是焦急,&0t;礼部侍郎派人送来请柬,说是文会增设&039;命题绝杀&039;环节,胜者可面圣呈书!
&0t;话音未落,八名金甲侍卫抬着鎏金匾额闯入,匾额上&0t;文冠九州&0t;四个篆字闪着冷光,竟是用西域寒铁所铸,边缘还刻着细密的符文。
人群自动分开,如潮水退去,礼部尚书之子周文远摇着湘妃竹扇踱出,腰间羊脂玉佩撞出清脆声响,那声音在沈墨书耳中却如同毒蛇吐信。
&0t;沈兄来得正好,家父特意嘱咐,要让阁下见识真正的锦绣文章。
&0t;周文远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折扇开合间,沈墨书瞥见他袖口若隐若现的黑色纹路。
沈墨书抚过狼毫笔杆,冰凉的竹节触感让他想起半月前在贫民窟目睹的惨状:断壁残垣间,孩童们用树枝在泥地上写着残缺的字,身旁躺着被血蚕啃噬的亲人,那些孩子的眼神空洞而绝望,仿佛灵魂早已被抽离。
他抬眼望向文会主殿,三十六盏琉璃宫灯将台阶照得亮如白昼,而暗处,暗阁的蛇形标记正藏在汉白玉栏杆的纹路里,与月光下泛着冷光的符咒相互呼应。
当他踏上最后一级台阶时,掌心的《流民图》残卷突然烫——那是用灵泉绘制的秘图,此刻正隐隐透出金光,仿佛在提醒他使命在肩。
文会场上,三百文人围坐如星盘,案几上摆放着极品徽墨与澄心堂纸。
主考官展开第一道命题:《盛世长歌》。
周文远率先挥毫,动作潇洒流畅,宣纸上顿时浮现出金銮殿的巍峨盛景,飞檐斗拱间祥云缭绕,字迹龙飞凤舞:&0t;龙阙连云霄,万民颂圣朝。
&0t;台下立刻响起谄媚的喝彩声,达官显贵们纷纷颔称赞,仿佛真的置身于歌舞升平的盛世。
沈墨书却取出沈家门传的桑皮纸,那纸张粗糙泛黄,带着岁月的痕迹。
他笔尖饱蘸掺了灵泉的墨汁,笔下未现宫殿楼阁,反而勾勒出边关将士浴血奋战的场景:寒风呼啸,雪花如刀,士兵们啃着冻硬的干粮,身上的铠甲布满裂痕,伤口处凝结的血痂与冰雪混为一体。
当诗句&0t;白骨埋荒塞,忠魂守汉桥&0t;落下,桑皮纸突然出龙吟,画中将士的目光竟齐刷刷望向台下的达官显贵,那眼神中带着质问与不甘,仿佛在无声地控诉。
&0t;大胆!
&0t;周文远拍案而起,震得案上的墨砚翻倒,墨汁洒在他名贵的锦袍上,&0t;此等危言耸听之语,也配称文章?&0t;沈墨书却不慌不忙,展开怀中的《灾民血书》,上面密密麻麻的指印与血字刺痛众人双眼。
有些字迹歪歪扭扭,显然是垂死之人用尽最后力气写下的;有些血痕已经黑,诉说着苦难的漫长。
&0t;这才是盛世之下的真相。
&0t;他的声音清朗如泉,却字字千钧,在寂静的会场中回荡,&0t;当我们在此舞文弄墨时,江南百姓正被血蚕啃食骨肉!
那些孩子,连活着都是奢望!
&0t;
就在局势剑拔弩张之际,主考官展开第二道命题——《月夜泛舟》。
周文远冷笑一声,甩出一卷《星河舫图》,画中仙舟遨游天际,船上美人如云,轻纱曼舞,配诗&0t;醉揽星河梦,不问人间忧&0t;。
整幅画色彩绚丽,笔法精妙,却透着一股奢靡浮华之气。
沈墨书望着窗外如钩的残月,月光清冷,仿佛给大地披上一层寒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